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美文欣赏 >

非医学专业的华东政法硕士毕业生如何签约三甲

导读:

生活照2.jpg

生活照2.jpg

口述者:沈昶邑 华东政法大学社工专业研三学生

提起社工,很多人觉得薪资不高,而且要和居委会大妈打交道,不如在摩天大楼里工作“高大上”。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于社工的误解和“妖魔化”。大学毕业选择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做社工,我觉得很光荣。

一份工作好不好,在我看来,能否带来成就感最重要。在这里工作能够帮助很多病患及背后的家庭,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一家医院,一间间病房里蕴藏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我置身其中,就像用一小段时间经历了别人的百般人生,这种感觉很奇妙。它不仅带给我能力的成长,更教会了我什么叫“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心理学课程让我一见钟情,放弃司考选择助理社工证

最初我是被调剂到华东政法大学社工专业的。和很多人一样,那时我觉得这是个冷门专业,对未来很迷茫,直到大二上学期才有所改观。当时学校开设了“变态心理学”课程,介绍临床的心理障碍等心理学知识,让我“一见钟情”。通过系统学习,我才发现,原来社工专业并没有那么枯燥,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非常考验综合能力。

到了大三,我就主动去宝山区某社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实习,我蓦然发现,第一,社工并不像传说中发不起工资,薪资水平完全可以负担起我的生活。第二,我想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心动不如行动。毕业前我看了很多心理学专著,参加培训课等,放弃了司法考试,顺利考取了助理社工证,也如愿考取了本校社工专业研究生。

医生无法开出治愈情感的药方,社工却可以温暖病患老去的遗忘

很多人问我,做社工可以去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去精神卫生中心?我想纪录片《人间世》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人间世》有一集叫《往事只能回味》,故事就发生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关注的是一群得了阿兹海默症的老人——这是一群曾经被忽视的群体。阿兹海默症很残酷,它一点一点带走患者的记忆。承担痛苦的也不仅是病人本身,还有他身后的家属。我记得片中一位患者的亲属说,一个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金钱她也不能带走,唯一可以带走的是情感。她需要这个。

这句话深深戳中了我。的确,医生可以开出很多疾病的治疗药方,却惟独不能开出一个治愈人心和情感的药方。而社工的意义,正在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家属解决实际困难,温暖病患老去的遗忘。

硕士期间,我跟随导师做了很多与老年人群体及心理相关的研究项目,发现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于心理的微观研究。光纸上谈兵不行,如何丰富临床实践?一瞬间,《人间世》的画面闪现在脑海中,我想到了市精卫中心。在导师的推荐下,2019年3月,我如愿以偿进入市精卫中心实习,开始了在老年科为期半年的实习。

工作照2.jpg

▲沈昶邑在上海市精卫中心实习

实习发现,社工行业大有可为

很多人讨厌在医院工作,一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二是总是需要面对病痛,三是害怕医患矛盾。对我而言,行业前景才是最重要的。

在实习中,我的工作内容比较庞杂,不仅需要对入院老人进行评估,向家属介绍病患情况,还要对患者家庭进行访谈,了解病患的生活习惯,安排出院计划。但也正因系统的工作,我看到了很多家属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对阿兹海默症患者家属而言,一方面老人尚在人世,另外一方面他失去记忆,忘记了家属,从心理上失去了和家庭的连接。到底应当亲自照顾老人,还是直接交付给护工或医院?家属承受了巨大压力,但这些往往被遮蔽了。从专业角度而言,照顾病患,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发力。目前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得到了关注,但问题在于家属本身无法从社会中寻求帮助。而社工在其中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在这个领域,我们大有可为。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对精神卫生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强的兴趣,很希望能留下来。但当时市精卫没有留用机会。于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以实习的名义到区级精卫工作。经过实习,12月时对方表达了留用意愿,恰巧此时我再次关注到了市精卫的招聘信息。

毕竟觉得有一个工作保底,即使不留用也不用太担心。但是投递之后却近乎杳无音讯。没想到,到了今年1月份才终于收到了市精卫发出的面试通知。我没多想就去参加了面试。当时院长问了很多关于精神卫生领域的问题,由于前两段实习经历的积累,我最终通过面试获得梦想中的岗位。

工作照.jpg

▲沈昶邑在区级精卫中心实习

“冷门”行业也大有可为,明确规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