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美文欣赏 >

网络时代报纸情感类栏目的忧与喜

导读:

一、情感副刊或专栏的发展现状

从《北京青年报》的“绝对隐私”栏目首次出现

一、情感副刊或专栏的发展现状

从《北京青年报》的“绝对隐私”栏目首次出现以来,到后来《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再到现在《楚天金报》的“心灵百度”,《华西都市报》的“婚姻情感”,《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等,不知不觉中,“口述实录”情感讲述栏目已走过了十余载的光景,曾历经繁华,也曾面临瓶颈与困境,有的栏目因缺少新意,已湮没在时光中,被人遗忘,而有的栏目却与时俱进,积极提升自己,突围而出,经久不衰。

以《武汉晨报》“倾诉热线”栏目为例,配有生动的主题插图,倾诉人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记者则以现场旁观者的第三人称描述客观感受,同时故事讲完后,配有“一阵谏血”板块,栏目记者再以朋友亦或导师的身份,给予倾诉者耐心的开导、温柔的安慰、热心的建议。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不同的视角切入,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感性的安慰、理性的认知与提升,都成为栏目得到读者好评、经久不衰的原因。

二、情感副刊或专栏存在的问题

(一)外在环境——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

网络媒体凭借着其更新的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媒介的融合性、言论的自由性、传播的广泛性、发布的快捷性、受众的交互性等,对传统媒介造成了极大威胁。自媒体使每一个平凡人自由表达观点、宣泄个人情感成了可能,网络成为了发布观点、个性化表达的个人平台,人们情感宣泄的诉求得到了满足,而网络的交互性更让人们能及时地被倾听并与人交流,对报纸情感专栏或副刊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与娱乐性,允许丰富多样的话题存在,即使是私密的两性话题也能被公开讨论,这与一向为注重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而呈现相对权威严肃形象的报纸大相径庭,使报纸情感栏目遭遇尴尬。

(二)内在因素——内容与形式的浅薄低俗

1.为追求眼球,标题和内容恶俗不堪

自“口述实录”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以来,曾一时风靡、遍地开花,栏目同质化严重,最终走向了平淡。于是许多栏目为了抢占受众、吸引人们的眼球,开始剑走偏锋,哗众取宠,为了迎合部分受众低级的审美趣味,使用猎奇的标题,恶俗的内容,版面中充斥着“婚外情”“性骚扰”“包二奶”“三陪女”“乱伦”等字眼,用词大胆直白,描述语言粗俗不堪,格调尽失。

2.内容单一,真实性受到质疑,缺乏体现受众情感需要的丰富内涵

相关数据表明,倾诉类报道中婚姻爱情内容占据着大半份额,并且仍在持续增长,而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却理应是从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报纸对人们的感情经历投入了过多的关注,鲜少将注意力放在社会心理健康、人文关怀以及公德意识等方面,缺乏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弱势群体心理需求的关注。相似的主题、不变的视角、千篇一律的内容,使得其真实性开始受到质疑,很快便被人们所倦怠。

3.内容缺乏深意,缺乏客观判断,更无导向可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阅读方式的兴起,情感类栏目的制作也逐渐“快餐化”,千篇一律的故事旋律与同质化的写作模式,皆被打上批量制造的印记。女作家洁尘认为:报纸的情感讲述不只是满足阅读的猎奇感而已,而是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能,是促进人们道德压力与社会原则间的协调,是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今大多情感栏目只是对人们情感经历进行简单转述,缺乏理性的认识,清晰的理解,更缺乏社会关怀与指导性建议,毫无导向性可言。

(三)涉及隐私,引发舆论炸弹

感情话题本属私密话题的范畴,需要理性的思考与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情感倾诉栏目的泛滥,带来了隐私失密、名誉侵权等一系列不良效应,甚至引发血案。辽宁女孩杨娇(化名)网恋动情,千里投奔大学生男友,而在爱情生变后,心灰意冷伤心欲绝的她选择在网络上倾诉自己,以此宣泄压力,获得安慰。而迷上情感倾诉的杨娇,在多方倾诉过程之中口不慎言,过多地暴露了自己与他人的隐私,引爆隐私炸弹伤及一片。

三、情感副刊的出路

(一)情感副刊的定位:情感副刊,是新闻又不是新闻。

当下,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表达更自由,情感话题不再是花前月下,午夜畅谈,而开始从隐私走向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公开性。情感专栏或副刊始终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如同新闻栏目一样,要尊重客观事实,情感副刊也必须要保持其“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而不能为了夺人眼球而哗众取宠、夸大事实、凭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