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监管守护医改惠民成果
近日,有媒体报道,原本是治理不合理高价的“药品比价”政策,在实际落地中,出现了部分经营主体以“多端价格统一”为名对药品进行调价或下架,致使线上药价“不降反升”。长沙一家药店的经营者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几天一直收到药厂要求停止线上销售药品的函件,“卖得便宜反而惹了麻烦,更没想到部分上游厂家和商业公司发来‘警告’甚至直接断供”。还有网友查询购买记录发现,不少以前买过的常备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阿奇霉素等近期有不同程度涨价,并表示“希望治理后的结果不是线上也涨价”。
一项保民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既需要紧贴群众的服务意识,也需要更多的监督。从政策初衷来看,这场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药品比价行动意在“保民生”,是继年初的“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后,全国统一药品大市场推进的再度升级,目的是以“比价”促“控价”,减轻参保群众购药负担,让老百姓买药更安心、更实惠,彰显国家维护民众健康福祉、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的决心。
随着医改走入深水区,药价治理要长期保持高压态势,更应立足于长效制度监督。因此,在政策制定后,还应当针对经营主体可能存在的变相应对行为,进行预判和管控,对于负面案例进行及时通报和披露,督促药企和药店主动将药价调整至合理水平。
具体来看,药价“不降反升”就是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应激反应之一。零售端药房、工业侧药企等经营主体为短期利益而变相涨价,实行“反向比价”,和医保改革的降费初衷有所违背,伤害群众利益,不利于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性。长期来看,越是能做好渠道管理的合规企业,在药价治理中越能获得长足发展。
民生工程需久久为功,医药价格“一盘棋”绝不意味着“一刀切”和“一口价”。和公立医院执行的国家集采价格不同,零售价更多来自市场自由竞争,药店享有监管范围内的自主定价权,考虑到物流成本、供需关系、原料成本及中间环节变动,合理范围内的“价差”是正常的。因此,严格监管药价不是简单地将线上线下药品价格画等号,若“一刀切”地执行比价政策,恐将导致“线上线下皆高价”,让惠民政策变味。
长远看,药价应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于合理,既避免“天价药”,也不鼓励极端低价药,努力实现动态平衡,让实体药店、网络药店在合理盈利的同时,确保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用药服务。在此过程中,应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规范引导和监督,共同推动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
医疗改革事关重大,一分一厘背后皆是民生大账。未来,药价治理需强调纠偏和止损,而非片面追求降价或提价,让药价回归合理区间才是题中之义。
(责编:何淼、张文婷)